Saturday, October 29, 2011

献给 2011 年那群毕业生 (悠悠周日版)


日怀:
如果有这么一个最高稳定性荣衔,这个奖项非你莫属。那么多年来,你的都风雨不改地出席,给妳的功课都完成(大多数时候啦!),大小考试都过关斩将,从来都不会令我担心。想来这真的是习惯所致吧。妳不是特地要考好,只是忍受不了mediocrity。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平庸永远是常态,不是例外。你那种近乎武士道的追求卓越精神,本来就是一种异数。因为稀有,所以就珍贵。其他人不了解,硬是把这种学习习惯说成是变态,也只是旨在安抚自我的不平衡而已。我能够了解妳的坚持,因为我们品种相近,都不是普通人能够忍受的角色呵呵。不要理会他人之言,走你自己要走的路,只要学习习惯不变,无论是从事何种志业,都能够一帆风顺,得心应手的。

沁怡:
虽然妳终日笑脸盈盈,可是我知道对于学术表现,妳是有着非一般高的自我要求的。聪明爱思考的妳,好胜心想来应该非常强烈。那时妳突如其来说要回归我们班,是始料未及的一件事。可是好快,妳即时就进入了上课的状态,一点也没有突兀生硬的感觉,这也算是一种适应力强的表现吧。我觉得妳不会是太迷数学的,至少还不能算是热爱,妳大多时候其实都只是想要以尽力做好一件事的心态去应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态度正确,所以就不会太差,一不小心就远远地抛离了那些只想但不做的人们。妳用了这么多年的时间,走到了今天这个高点,就不要轻易让它停下来,我看好妳是走学术研究的料子,在选系方面千万不要妥协,要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来追求。苦干了那么多年,还不是等着一刻的来临吗?

俊韦:

对于你那种程度的腼腆,与其说是羞涩,倒不如说成是天性如此吧。跟你讲话有时候必须配上手语才能沟通,那么的困难重重。一字一语仿佛历尽千山万水才,过尽千帆才抵达嘴边,却又欲言又止,卡住了,所以如果有焦躁症的人不适合和你说话哈哈。跟你那对孪生妹妹谈过你的事,他们说你安静成性,习惯就好。我倒是无所谓,因为这总好过有些小孩一天到晚废话连篇。与你们这班的理科生一星期只见面一次,三小时一闪即逝,闲话变得是奢侈的。总觉得你的水平是有,也想要考好,只是没有找出最大的干劲来准备,表现也就迟迟无法提升。所谓成就这码事,就是事情不能只做一点点。公式只记一点点,练习只做一点点,考试就只能够回答一点点,结果分数就只能有一点点。只要将你的期望及付出尽量拉平,那么一切就大不同了。

万灵:
你是超后期加入者,是一个数学根基不弱的同学,我对妳的统考表现有信心。每一年都有一些同学会像妳一样,赶搭最后一班车。有的是抱着搏一搏试运气,所谓看看会不会有速成法的心态加入,有的则已是死马当活马医的末期阶段考生,还有一些是想要籍补习来壮胆的。当然,妳比较接近上述第三类,是我最不介意接收的尾期生。因为意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所以就想通过课余补习来改善,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抉择,最重要的就是来的人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并且付出与期望呈正比例的努力就是了。与你相处时间真的不长,要写个什就深入的就略显牵强,只能在这里送上我的祝福。希望妳在我的课堂里寻获了妳要寻找的吧。

振霖:
你就是那个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不愿意惊动任何一个人的那个沉默者。 我大致可以明白你的性情的,因为我某种程度上也是那样的人,只是你已经达到了化境,而我这个凡夫俗子还是没能赶上你的水平哈哈。我知道,你不是不要说话,是找不到为何要说的理由吧?推前一步就是说了又会怎样?,然后就是唉,所以懒得说那么多!,结果好像变成了终日在守口戒的高僧般,选择作一个旁观者就好了。没关系的。不想说就没必要说。如果本性是如此,却勉强自己来迎合他人,反而是多余了。不过要提醒你哦,不多话的你在他日要尽量地选择一些能够单凭专注力就能胜任的科系或工作,那样你就不用烦恼在话多话少的问题上。

崇立:
最后那一堂课你在烦恼已经考了的物理,神情萧索的你说像做了一场噩梦,倒是如此贴切的一种说法啊!因为有所谓预算一事,所以我们就在某些层面有持无恐,又在另一些方面做好了万全的防御,准备好迎战一切的冲击。可那命运之神的绝招就是声东击西,生活中的不顺利总是在我们最不察觉的那一霎那降临,让我们防不胜防。考试这一事,真的是充满变数而结果往往令人无法适从的,普通人在这个战场上,只能拼命去想办法不要输得太惨就是,考过了就不需再介怀,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可是一个人如何应考,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一些性格上的端倪的。你跟万灵一样,是高三才加入我们。你也坦白跟我说过是高三才开始认真看待数学,所以开始时我还是蛮观望态度的。但是很高兴你坚持到最后,因为今年统考高数II这个大家都严阵以待的噩梦竟然是好梦一场。唉!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博欣:
有那么一种特殊学生,老师如我者总是在每个月头的那首堂课有了看来这个月她会放弃了的预算。可是也有一种学生,他们总是在这节骨眼上按了中心门铃,若无其事,优雅步入课室,坐下,笔记拿出,上课。可是我明白,这平平无奇的一段其实暗含了多少的曲折跟挣扎。明明志不在此的妳,却每一个星期天的早上都得要早起赴约,应该不是那么情愿的事吧?君不见高三年初我们就告别了那么几个学生吗?这说明了当我们认为那些对分数的斤斤计较是多么地俗气的当儿,却还是得靠它们来维持那个学习的欲望,真是矛盾啊。淡定文静的妳,每每听我我的解说之后都很努力地将问题重做一番,这我是看在眼里的。能力不足但态度不妥协,这是优点。写这些流言给妳之时,统考已结束,妳也不需要再被高数折腾了。希望妳能够在将来日子里找到适合妳的志业吧,喜欢黑色的女孩。

勇文:
我向来都觉得你是班上数学思考力较强的男生,却因那些学习习惯上的缺陷,你某种程度上谋杀了自己的数学表现,往往陷入了考试中屡屡败阵的窘境。我也曾经一度以为数学能力讲究的是思考,但是到了这个阶段,我认为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亦是不可代缺的因素,而这两项就是你严重缺乏的。往往在班上发愣自己思考问题的你,其实应该将这些冥思的时刻留在家里,因为顾此失彼,反而损失惨重。另外,笔记是训练我们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的一大工具,要笔记作得好,做得能够帮到自己复习没遗漏,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求生能力。需知单有一个想法是不足够的,你得要有能力将它跟别人分享,而这里就需要组织力了,如果平时没有做好笔记的习惯,这个沟通能力又怎能建立起来呢?要紧记,所有的成就都是艺术及纪律的结合体。这是我的学习生活心得精华,也是我跟你临别在即送给你的最后礼物了。

益浚:
跟你姐一样,你缺了一份专注力,而这就造成了你们的数学表现欠佳的结果。其实你不是不想将数学搞好,也不是没有兴趣。但是我们都知道,只有意愿是不足够的。你的学习生活感觉上就是缺乏了规划及方向感,再加上没有投入复习中,所以就自然没法有什么表现了。当课业遇上难题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重点是你如何在未来的日子里如何将过去的失败化成他日的对自我的提醒。尽管我们不曾有过深刻的对话,我相信我还是可以给你一些意见供参考的。第一,不管你要往何种志业发展,千万要将那个懒散的问题改善过来。第二,要有一个完整的学习规划,尤其到了大学课业繁复的时刻这点更为重要。第三,不要老是嘴开开,一个愣样哈哈。无论如何,都很高兴你坚持了那么久啊!

Thursday, October 20, 2011

献给 2011 年那群毕业生 (炎炎午后版)


敏莹:

洋人有一个说法,叫做 Surprise Hit ,大意是指一种在预料之外的表现杰出。而妳,就是我这三年的Surprise Hit 。其实妳向来都不是那么有信心的那个,考试成绩也不见得特别标青,但是我却在妳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在教室里已经频临绝种,老师们终日盼望着的一丝曙光。这一种光芒的释放需要大量的认真因子,在本世纪已属罕见物质,所以显得异常珍贵。我不会去在意你的统考结果如何如何,因为应该不会太好(什么老师来的?!)。不过我知道妳真的付出了努力,这几年我们也算是战友一场,我会在心底献上最虔诚的祝福的。阿门。

佩仪:
看到你每次我都会觉得很可惜,尤其是你的数学分数那么高,而又没去念理科的时候。不多话的妳,总是静静坐在一旁做自己的题目,好像还真的很少见你有问题发问的,应该是我们的题目太简单所致哈哈。我对你的印象是非常好的。写着写着我才想起其实妳曾经离开我们过一段日子,但好奇怪,感觉上好像妳从未离开过。这个玄之又玄的,我也说不清楚。如果说是缘分会很肉麻,所以就此打住。毕业后可以考虑往数字的科系发展吧,好好发挥所长也不错。很高兴能够在高三这一年再教到妳这么一个乖巧而又冰雪聪明的学生。

银珊:
其实你在 INNO 好久了,不过好像都没有怎样长高过(有点神奇)。可能是我长得凶神恶煞的关系,这几年里,我们之间几乎没有交流过,这在我的教室里也算是一种纪录吧。以前你的那几个朋友都因为种种理由离开了我们,但是我倒是记得一件很好笑兼肉酸的事,就是你们把某位同学唤作BearBear,真的令我冷汗直流,想到都震惊。说回妳,其实妳都不是害臊那种(因为每次我一走出教室就嘻嘻哈哈不断的),何必那么拘谨呢?来上课就是得要求知解惑,如果是不明白,当然是得要问到底的。不要再玩哑巴游戏了,否则出到社会会被欺负的。

洁慧:
以前看到的那个初中的妳,和后来那个高中的妳,差了好远好远。因为看到那样的转变,真的无法不相信,人的变化,原来真的是可以如此巨大的。后来跟你混比较熟了,又得出了一个结论:三八的人还是会三八的。我还真是学了不少东西哈哈。高中一的妳真的好认真,眼神坚毅目不斜视,每天看妳一笔一画用心做漂亮的笔记就是一种感动的事。但是后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就我也说不上来了。可能是开始散漫了,分心了。而我这个老师,就只能够像那龙舟上船头击鼓的老阿伯,使尽吃奶之力在呐喊助阵,可划桨的可是你们啊!希望妳能够在统考来临之际找回那股拼劲吧!(注:将电话关掉。不要再理会那些男生liao....

燕双:
对妳的印象就是那瓶黑不溜秋的麦芽饮品。每次看到都心想,这个东西怎么下咽?而妳却屡次买来中心当开水喝,真的是奇人异士一名。有时候会想想,这个燕双同学长年累月地来补习班,到底学到了多少?不过很快就不敢想下去(爆!)坦白说,我知道你其实对数学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朋友在这里,而我又并不讨人厌,所以你就一呆呆了那么多年。SPM 的时候,你临考试前紧急煞车,自动弃权,那是挺令人惋惜的,因为这种事如果做多了,是会变成习惯的。不知道这次统考你有没有这种迹象?我又不敢想下去了。。。哈哈。

家颖:
真心话,其实我非常喜欢妳这个学生(可能是大家身高都差不多的关系?)。你有一股灵气,是班上其他同学所没有的。可能是眼神的关系,妳比其他女同学都比较敢正视我,不会有不必要的羞涩。记得妳是在高二才加入我们这个补习班,但是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也没花上了多久的时间,感觉上就是比较知道自己要些什么的一个人,这绝对是一种优点。有一段时间时常会迟到,但是后来就没有了,反而是让我撞倒几次补习前还抽空结党去逛街买东西吃。他日缅怀,这的确也是回忆的一部分啊。不像以前的我,往往逛下逛下就忘了去补习了(请保密)。

ALVIN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你,那就是玉树临风,所以我才会时常问你有没有小女生追你。如果说数学表现来说,你的分析力及推理能力都不强,可是我却看得见另外一个优点:专注力。你可能没法将一件困难的事情火速办好,不过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可以慢慢地将它给出来。性格属慢热的人都是这样的。斯文有礼兼且不温不火的你,就算是偶有用功不足的嫌疑,我这个老师也不忍来责备的,真的只能日复一日地叫你去看录影做练习,给你最多的鼓励而已。不晓得为何,觉得适合去学做面包或甜品哈哈,真他妈的电视播太多偶像剧了。

委静:
数学底子非常佳,是令老师放心的角色,也是另外一个不念理科高数可惜了的例子。妳那可以去帮卡通配音的 Chipmunk 嗓子,也算是一种特色吧。妳在我班上是安静的,偶尔也只是跟嘉安哈拉一下而已。每一年的高三生都是不同品种的生物群,今年的就乖小孩超多的,而妳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模范。不过有些学生见我像见家长,可能你在学校是另一个极端?但这个可能性应该不大。高三今年的表现稍有下降,但我愿意相信那只是各种环境因素所致,我对妳的统考有信心。好好加油!

嘉安:
本班最无厘头的学生非妳莫属,总是有本事在最困难的时候问最简单的问题,那种近乎禅意的境界真是令人无法消受。好在我的修为不浅,能够在这些时候板着脸一一解答而不当场昏掉。聪明有聪明的得意,糊涂有糊涂的可爱,这种事情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妳的个案对我来说,就是纯粹一个用功不足的例子。数学不可能是妳的那杯茶,这我知道。每个人天分不一,可是到了外面,人家不会去理解这个的,往往看的就只是绩效结果。祝福妳将来可以找到真正能让你全情投入的那一个志趣吧,对生命多一点点热诚,OK 

凯琦:
因为妳很迟才加入我们的关系,我是到了很后期才知道妳是那么认真地做了那么多习题。时间太短,没有跟妳真正交谈过。一方面我的年纪渐长,所谓世代间的代沟的事情,想来确实是存在的吧?但我常想,作为一个长者,尽力于我的授课,为学生的复习把关(即上载那些录影),不也是一种榜样的建立,给与学生们最好的启发吗?很多时候学生都不是不想学,而是苦于无法找到一个切入点。很庆幸妳能短期内跟上了我们的步伐。时间太短,要涵盖的东西太多,很多时候就得要折衷而行了。希望妳这一年来得开心。

小惠:
看着妳们几个的笔记,我就想到要开文具店哈哈。那么的色彩缤纷,那么的用心良苦。人没办法做好每件事,可是只要努力做好一两件,可能就成了那么一个伟人了。一年到头那么多个考试下来,纵有偶尔的失误考砸,我都不忍怪罪你们这些那么用心在听讲/抄笔记(两者未必同时存在赫赫!)的同学。因为你们是那么温柔地对待那些笔记啊,里头可是投入了真感情的。如果今天因为那几个烂分数而否定我们的努力的话,那么生命中许多美好的事物都会续而被否定,变得无价值了不是吗?

幸蔚:
妳是班上的自行驾驶员,很多时候只是在想着自己的那一题,而无须理会我们的讨论进度。这是好的,因为妳有这个能力胜任自我思考,在这个时代的课堂里已经是少之又少的动物了。可是我总觉得妳有时太过容易满足于现状。就妳对于那么拿手的数学缺少了一份求知的贪婪,而这个导致了妳的表现不能够发挥到极致。试想,一个连满分都得过的高中生,应该是非常蠢蠢欲动,想要再下一城向高难度挑战的,但妳就没有这个迹象,只是很冷静地让这个事情降温转淡。很奇怪。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也算是一个特例了。

名康:
这么多年,你竟然保持纪录,每次都可以洗了澡才来补习,真的是非常有效率啊哈哈。对于数学,我总觉得你是未尽全力的。其实,还不是那三两下子吗?打个比方,如果你能够将你先洗澡才来补习的这一类大原则转移成每天回家后的半个小时得要练习数学题的另一种坚持,那么表现会否会更好一些?我没有强迫学生做这做那的习惯,有时候扮耶稣发功唠叨你去复习,却也感觉像打海绵无功而归。莫非你已看透,达致仙人水平,不再受凡间考试分数一类琐碎事物所困扰?屁!纯粹是个字害人不浅。拿出干劲来吧!朋友!

佩婷:
这年头很少看到这么斯文淡定的女生了,不过有时候会到在课室睡着的状况(不过真的是偶尔而已啦)。虽说妳老是那么早到,可好像都没有主动来问我问题过。是因为害羞还是因为那个手机瘾戒不掉,唉我就不多说了。到了后期,妳在课堂上时常会灵魂出窍,飘到了好远好远的他方,也许是跟不上,也许是常规性断线,已经无从考究,也不再重要了。跟妳相处的日子很短,对于我来说,你是神秘的那一个,思想跟其他同学也应该是大不同的。其实这也好,有时候距离也是一种美。你我这场师生缘份,也就是清清淡淡中结束了。

彩瑜:
几年来妳都坚持坐在那个角落,尽管那里有时会漏水也不离不弃。每次问妳问题,你就是那个永远的微笑。温文有礼,行动像一只猫,不发出一点的声音。数学表现是中上级的,但就需要苦练才能够考好的类型吧。安静的妳,从来不在课堂上发声,静静地来,静静地离开,只带走了那几页笔记哈哈。好像是家族传统吧?记得你堂姐也是如此,都是一群默默耕耘的人。今年年头本来以为妳离开了,谁知三两下子又重新归队,转眼间就要毕业了。其实时间过得很快的,成长是急不来的。现在有始有终完成了中学教育,不也是一种圆满?

伟杰:
如果我们的补习班是一星期播放两集的连续剧,那你就是我们剧中的常年客串。完全无法捉摸的出席率,时常会让我以为你已经离开我们班,偏偏你就在特定一个午后,像喊了声 Surprise! 之后,突如其然地再次出现。是活跃于课外活动吧?我也没有追问太多。反正这类事情真的是习惯就好。感觉上你志不在此,所以我不勉强。有时候会质问自己是否太过放任学生,可是想回头,自己当年还不是一样吗?总是不想错过那些青春所赐予我们的种种尝试及与朋友共度的时光,好像过了这几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似的,结果课业就因此被搁浅了。没有关系,一切都是选择,而我们得要为我们的选择负起责任,那样就可以了。

Monday, September 26, 2011

《告白》之教育再思考

昨日在碟店搜回了多年前看过,François Truffaut (译:楚浮)1959年的 400 Blows(译:四百击)的 CC 修复版,今日赶新鲜将这部老电影看完(不然天知道又会排期到何年何月何日)才来动笔(指)写这篇文。俗务缠身的中年男人,身体机能退化在即,家里又有个小魔怪,却几乎强迫性地要求自己来做这样的功课,倒真的是有点自作贱的 feel。




既然要写的是告白这么血淋淋的题材,为何却那么执著于看楚浮?我想是自己那死性所致。因为书也好,电影也好,迷恋到一种程度,在每一部电影里看到的就是另外的N套电影,那N套电影可以是尘封在记忆中已久的经典,也可以是久闻大名却未曾窥其真貌的梦幻之作,又甚至是存在于未来,尚未诞生,但终将在他日他乡来个喜相逢的梦幻逸品。总之就是千丝万缕盘根交错地纠结在一起,无法说是“看一部算一部”这回事了。


先来说说告白的原著小说。作者凑佳苗是日本人,年轻推理作家,我看的是台湾中译本。对于日本的推理小说,我是普遍不再存在太多希望的一个人。我有过一段狂热迷上阅读中译日本推理小说的日子。那些台湾版的中译本,美术、排版、行销、封套无一不是做得精美绝伦,真的是应了一句白话:书,就算是不看,买来当 furniture (摆)也是值得的投资。当然,投资与透支有时很多时候是呈正比例行进的。我就曾经有那么一段日子将零用钱都花在这些推理书籍上,买了数以百计的什么所谓的经典杰作梦幻逸品(对!这个梦幻虾米的讲法我是从那些由专业导读者(哇~)的宣传文字中学来的!),之后就将这些据说不看会死的书搁在书架上或在地上建摩天楼,让他们安分地扮演家私的角色。如果友人来访问起这么多书你看得完咪的白痴问题,还得要撑着为它们辩护赔笑一番,实在有够讽。


(誓死推荐的一本日系推理)


日本推理小说都不行吗?非也!如果有人质疑京极夏彦的功力,我绝对会跟他争辩到底,我这推理初哥的第一次就是给了他那本提起来就令我心如鹿撞的姑获鸟之夏。如果有人觉得东野圭吾嫌疑犯X的献身不够好我也会力挺东野大婶(噢不!是大神!对不起哦!各位老师~~妖!)。伊坂辛太郎奥杜邦的祈祷,World Class Fantasy! 还有横沟正史狱门岛,那种鬼气阴森实在是罕见的绝活,在在令我想起少年时阅读的古龙。不要以为我很 high brow,我的品味有时也会很 medium well 的。古龙的色香味我都喜欢。但是可以你可以想象有人一辈子都在读古龙吗?不够具体?换一个角度好了。你知道七龙珠?街头霸王?如果今时今日还有中年叔叔还是一天到晚在跟你讨论超级赛亚人,还是热衷切磋那些 BOW-YOU-GET! 必杀技的,你的反应想也会是 Get A Life! Dude! 对不?




好在我真人比网上的这个分身宽容,也比较容易受哄。那些铺天盖地的宣传话语又一次征服了我,还有屡次得奖的记录(对!我的虚荣心在作祟)让我乖乖掏腰包买下了这本告白》。薄薄的书,宽宽的排版,实在不是我这个斤斤计较的读者所好,但由于本人没有在书店席地而坐打书钉的习惯(怕纪伊国放狗咬),所以还是买下。一读之下,倒真有惊为天人之感。里头的具体情节在这里不暴料,可大体就是罪与罚的基本框架。以非常罚治非常罪,无非就是一个故事主人翁,一名女老师,小孩死在校园里,欲亲手扮演侦探兼判官加执行者的角色。可是外行人看热闹,我这个数学老师就是看门道了。


一句话,感受很深。尤其是里头有关到“课室瘫痪”的情节。


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词,是在香港籍日本文化评论家杨桢兆整形日本里那篇“日本青年真的是妖怪吗?”的附录。里头附载了另外一本美国作家 John Nathan 所著无约束的日本》(Japan Unbound: A Volatile Nation's Quest for Pride and Purpose) 本人在东京参观初高中后见识到的上课状况。你知道有昂摩到场,又有校长陪同,照常理说学生应该会配合配合,唱唱那场乖孩子及巧老师的戏嘛,焉知道事情竟然来个急转弯,昂摩得到了一个文化大惊吓(Cultural Shock 是也)。在一堂历史课中,老师口干舌燥讲解日俄战争当儿,同学们不但没有因为有昂摩的大驾光临而收敛,反倒是在课堂中高声交谈,使用手机,看漫画仰或发白日梦。课堂之上师生之礼荡然无存,连来自向来由孩子王称霸的美利坚共和国的 John Nathan 都啧啧称奇,进而得出了日本的中学已经进入“课室瘫痪”年代的这种结论。




杨桢兆提出了一个补充,即 John Nathan 所提到的都是一些公立学校。这些公立学校隶属政府管辖之下。做官嘛就得要做事。教育官员的职务就是睡醒没事搞搞教改。你不搞改革,就被当成就得背负白拿薪水之嫌,还会落得明年国家分配给部门预算被削的下场。详情可参考另一本日本研究著作,Alex Kerr 的 Dogs and Demons: The Fall Of Modern Japan。日本人崇美情意结严重,经济低迷下怀疑起自己的教育制度起来,就开始向西方取经,选择了所谓让学子们“强调个性培养,摒弃僵化教育,释放孩子所长”的教育改革之路。机不可失,既然已经得到大人们的祝福,猴子猴孙学生们当然也把握机会不负众望,培养怪懒本性发挥捣蛋叛逆所长,在神圣学府大闹天宫,才有今时今日学术衰退课室瘫痪老师落得丧家犬地位之乱象。反倒是私立学校懒得理会这些朝夕暮改的政治把戏,坚持旧有的教育方针,才保住了那摇摇欲坠的半壁学术江山。宽松式教育很多老派的学者不喜欢,闻名经济学家大前研一就在低IQ时代中痛骂这些不思进取,只关心三尺内事情的年轻人,也指出宽松式教育的种种弊端。但是太过严厉的制度,照样会衍生种种问题,不是也常有学生经不起被老师责骂而自杀的社会新闻吗?所以尺度的拿捏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其实东方人为何仰慕欧美的教育体系,有很大程度是出于自卑心理作祟。二战中美国船坚炮利,最后以两颗原子弹炸毁日本两座小岛结束战争。这一炸令日本人心理很受伤,美国文化正式侵入日本战后一代的生活,变相殖民因由而生。


向来都是如此的不是吗?无论初始如何地大义凛然,抛头颅洒热血来抵御敌人的侵略,一旦被征服,只要侵入者逗留得够久,我们反倒是对他们莫名地亲热起来每每提到那些遥远的帝国发源地,双眼总透着光,意淫着他国的月亮。 端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踩故乡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也不能免俗地踏上了历史的这一步,纵使在战败后努力崛起成了经济大国,但内心还是有是自觉不如人的,至少在文化上就是如此。尽管在80年代曾经在国际贸易上耀武扬威,让美国担心了那么一下,90年代之后又因为泡沫经济破裂而一蹶不振直到如今。一旦对自身起了怀疑,就容易堕入自贬身价来抬举他人的迷思里头,哪里还顾得了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真实了。所以竞争力衰退后,日本的企业界或政客就对国内教育得出了以下得推论(先毋论这些印象有多少是从好莱坞电影所衍生出来的):


A。美国比我们强大,所以教育制度也必定有其所长。
B。美国小孩好像都比较自由,功课少,考试少,师生平起平坐一片和谐。
C。如果我们也采用他们的教育制度,我们就可以平起直追。


这种 A-->B-->C 的思维方式说天真也是够天真的了,但大家就是乐此不疲,曾经留洋的学者们也算盘敲得噼啪响,知道响应这些政策百利而无一弊(对他们而言)。若干年后,揭开盅一看,才知道货不对版,但已是过了期限,退货无门,全盘皆输了。BUT THE SHOW MUST GO ON! 怎样演下去?


转移目标。将楷模换个身份,近年来的教育模范生首推芬兰、瑞典、丹麦这些欧洲国家。亚洲经过美式教育梦碎,只好寄情于这些远方的寒冷国度,有关于芬兰的教育书籍都成了畅销书,国家花大钱组团前往朝圣,当然也不忘兜到邻近的国度扫货血拼,至于开公帐还是私帐,则是看官自行想象就好,在这里就不细述了。回国后在国会里拉扯一下,若适逢大选时期或是新官上任,一个新教改配套热烘烘就出炉了。其实教改这种事是最难追究责任的,因为成败不会立刻显露出来,等到多年后败象尽露的时候,当年的那个教改搞手多以不在其位了,搞不好早已在上次教改实行初期捞了硬体软体建设大笔油水后就退而从商去了。说起来好像轻描淡写的,但是一次次教改失败,输的不只是那些珍贵的税收,还得出了教职人员尽失人心,不再受学生家长尊重的下场。因为此一时彼一时,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市井小民悟性再差也能够察觉出来,麻木了就不会再重视,此乃常情,不能怨人。


如果再留意美国评论界近年来的教育专题报导,倒是更能看出这种事情的弔诡之处。美国在经历了祸不单行的房贷危机、国债超标、共和党及民主党因赤字处理方案的一场政治骚陷入僵局、国家财务状况惨遭降级之后,主流评论也 “很自然地” 怀疑起自己的教育方针起来了。首先就是出现了虎妈现象(说的是一名美国亚洲移民后裔坚持使用严格家教来调教孩子的畅销书所引起的社会话题),再来就是在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显现出美国青少年数理表现差强人意,落后于亚洲的数据。在数据上名列前茅的地方如上海(中国)、星加坡、韩国、台湾、香港这几个亚洲国家的教育制度开始得到关注(日本这个追随美国宽松教育多年的难兄难弟无独有偶,落在上述五国之后)。美国的治国政策从来就是先预设假想敌。有了假想敌,政客就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将内忧问题转移成外患来处理。冷战时期的敌人为苏联及共产主义,到了后来就是与日本的贸易战开打,九一一之后正式将矛头指向中东所谓的邪恶轴心,再来就是中国的威胁论。这个威胁论现在有了新的面貌,就是打出一个如果不求变,不创新科技 (innovate),美国就会被这些发展中国家逐步取代。科技的发展需要的就是在数理科上的积极表现,从这些数据来看,美国也确实是下虽的。问题是,美国的学子们我行我素吃香喝辣惯了,国家也长期依赖从中国、印度、或东欧各国进口的智慧型工业的廉价劳工,一时三刻要扭转趋势谈何容易?再来就算是要教改,财政预算上也不允许,许多州的财政已经届于破产边缘,所以在那些评论界喊来喊去要说改革的专家们也只是如竞技场外那群狂喊“加油加油加油!”的观众而已。这个趋势会延烧到何种地步,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但是我可以大胆假设,无论将假想学习对象设定成何方神圣都好,最后都不可能摆脱历史的钟摆定律续而以白费心机收场,只因为我们将教育的意义弄得太过高深莫测了。以一本From Dawn to Decadence: 500 Years of Western Cultural Life 闻名于学术界的美国学者Jacques Barzun 曾说过:




Educational nonsense comes from proposing or promoting something else than the the prime object of the school, which is the removal of ignorance. (大意是说:如果我们歪离了学校的“求知解惑”这个终极目标,而想要通过学校来达到其它的目的的话,那么一切就是空话,教育的空话。)


三两下就说出了事物的核心。举凡什么人塑造、品性培养、发展潜能的都是后话,不是主菜。原因是一个人的人格、品性、潜能、修养跟他的成长背景、过去与未来的人生机遇、个人天性喜好有着更直接的关系。学校要在短短数年将这些学生推压挤捏成完人一个,是太抬举自己,也是不切实际的。


(王小波)


所以我们得回到原点:


知识的传授不去问为何而学,而是问为何不学?


读书不为他日三餐温饱,只为一个知多一点点的满足感。当然,诚如王小波所言,这世上有的人选择变得聪明,也有的人选择愚蠢。但是办学者如果终日忙着去扭正这些人格问题或态度毛病,为教育冠上那些国家啦民族啦一个都不能少啦这些堂而皇之的口号,那么就是不务正业,因为我们根本没有那么伟大,社会的运作不是我们说了算的。要找回那消逝已久,仿如隔世的课堂内学子们对老师的尊重,还要看老师们能不能够找回那个对自个儿学科的那个专注力。毕竟人对知识是存有敬畏之心的,只要站在课室前头的那个人有足够的料子垫底,不愁得不到别人的敬重。


回到四百击。里头有一幕是说课室里老师受不了一群捣蛋小学生时说的一句气话:再多十年法国就完了!电影慑于上个世纪,法国没有完,世界照常运转。


因为四百击这一幕的关系,我愿相信《告白》只是案例,明天的孩子必能走出他们自己的路,而这个结果与我们那些把说大话当饭吃的师长们无关

Wednesday, August 3, 2011

理科高数系列:三角学之一般解 3

简易三角方程式求一般解题目两题:

1. $\sin 2\theta + \cos^2 \theta=1$

2. $\cos 3\theta + 2\cos \theta=0$

理科高数系列: 三角学之一般解 2

三角学之一般解解说及记忆心法。

理科高数系列: 三角学之一般解 1

三角学之一般解基本定理解说。

Sunday, July 24, 2011

理科高数范围:三角学之和差化积公式 2

和差化积例题两题:

1. 化简:$\cos \theta + \cos(\theta +\frac{2\pi}{3})+\cos(\theta+\frac{4\pi}{3})$

2. 证明:在 $\Delta ABC$ 中,$4\sin \frac{A}{2}\sin \frac{B}{2}\sin \frac{C}{2}=\cos A +\cos B +\cos C -1$